关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鉴于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指令相关部门针对中国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接受采访时表示:近些年来中国为了促进贸平衡做了大量工作,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2018年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关部门正在起草进一步扩大进口和贸易平衡的指导意见,有望在近期发布。
我在这里先给政府点个赞,因为这是正确的选择,值得赞扬。这里我想谈谈促进进口和推进平衡贸易的意义,主要从以下几个侧面谈起。一个是国际贸易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进口,它的意义是什么。第二个是为什么要平衡贸易,它的意义在哪里。第三个是如何促进进口和推进平衡贸易。
国际贸易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进口?
先讨论第一个问题。可以开宗明义地说,开展国际贸易是为了进口,而不是为了出口。因为开展国际贸易的目的是为了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它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论是大国还是小国。即使是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中国、巴西、澳大利亚这样的领土大国,以及日本、德国、英国、法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它们或者缺少某些自然资源,或者生产(服务)成本高昂,从而导致效率低下。
如果一个国家坚持闭关锁国,把自己封闭起来,什么产品(服务)都由自己来做,必然导致贫穷和落后。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完全依靠自己的资源发展起来,或者维持高水平的。日本和英国这样的国家自不必说,即使是美国和中国这种拥有较多资源的国家也同样。
进一步说,各国由于资源和要素禀赋的差异,会在不同的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即使不是绝对优势)。因此,通过分工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服务),与他国交换自己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服务),各国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从而提高福利水平,这就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好处。
那么,为什么说进口是开展国际贸易的目的呢?如前所述,各国进行分工(即使是不完全分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和增加福利,出口是为了进口,绝不是为了出口而出口。理论上说出口越多,进口也越多,进口才是衡量本国福利的指标,并不是出口。当然这不等于出口不重要,特别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出口不仅是为了赚取外汇,更多地是通过国际贸易促进工业化和实现经济发展。
那么,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出口更重要呢?这需要从两个角度解释。第一,受早期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国际贸易是零和游戏,只有拥有贸易顺差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动地位,当今流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就是沿着这个思路发展起来的。第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被动地位,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由于初级产品的附加值低,也由于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很容易出现逆差,导致外汇缺口较大,无法开展正常的国际贸易,特别是无力从发达国家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从而影响工业化进程。因此,很多国家倾向于鼓励出口创汇,长期中就形成了一种定势或观念,可以将其称为“出口情结”,我国在很长的时间里就有这种情结。
为什么要平衡贸易?
接下来,谈一谈平衡贸易的问题。国际贸易是依据各国的比较优势展开的,在没有贸易壁垒(如进口关税)的条件下,各国贸易在一定时间内应该是基本平衡的,不应该出现大幅度的盈亏。因为只有平衡贸易才能体现各国的分工是合理的,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如果一方出现大量逆差,就意味着该国的商品(服务)缺乏竞争力,对方不愿意购买。这必然导致该国货币贬值,这样可以提高该国产品(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出口,最终导致平衡贸易。如果一方出现大量顺差,就意味着该国的商品(服务)具有竞争力,同时会导致该国货币升值,提高该国商品(服务)的价格,降低竞争力,最终回到平衡贸易上来。
当然,上面讨论的情况是在假定各国都没有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基础上开展的。如果贸易一方或双方采取了某种贸易保护措施(如进口关税),就会导致进口减少,造成国际市场该种商品的过剩,从而价格下降,给出口国(生产者)造成损失。如果一方采取促进出口的措施(如出口补贴),人为地降低本国出口商品(服务)的价格,就会扭曲国际市场价格,在对进口国企业造成打击之余,还会给其它出口国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同时,这样做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它会导致生产过剩,降低所有商品(服务)的价格。
还有一点值得说明,就中国而言,现实中对外汇有所管制,这就容易被认为是为了保证商品(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人为地压低商品(服务)的价格,因此认为中国在搞倾销,于是批评中国是“汇率操纵国”,或者征收反倾销税。
中国如何促进进口和推进平衡贸易?
最后,谈谈如何实现促进进口和平衡贸易的目标。这个问题需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研究。短期内应该尽可能消除不必要的贸易壁垒,如降低某些商品的关税和取消某些商品的出口补贴。这当然会给中国造成一些压力,特别是相关行业的企业,这就需要企业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和增加附加值来消化外来的压力。
长期看有两个侧面值得关注。一个是扩大内需,鼓励人们消费而不是储蓄。这需要一个过程,在人们的收入并不太高,社会保障并不十分健全的条件下很多人不敢消费。另外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也会带来投资率的下降,这与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进程高度相关,在投资出现饱和或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时,消费就会超过储蓄(和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然而,当消费成为国民总支出的主要角色以后,经济增长率必然会下降,因为消费没有投资乘数的放大效应。另一个侧面是加强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改善出口商品(服务)的结构,向着高端市场看齐,最终实现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
(信息来源:腾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