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显示,中国将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由于地税在中央没有部委这一层,这项方案实际上就是国地税合并。
1994年中国实行分税制后,地税负责地方税种的征收,国税负责中央税和共享税的征收,防止税收收入混库。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两个征税机构的运行效率与运行成本问题开始突出。
首先,两套机构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和成本,这里的纳税人包含两个意义,一是企业纳税人要同时缴国税、地税,使得纳税人纳税成本增加,合并后,在纳税人申报及应对税务机关检查方面会减少了企业的税收合规成本。另外,本来一套机构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要由两套机构完成,存在资源重置,势必会导致财政成本大增,从而增加全体纳税人的负担。
其次,就是税收会成为干扰企业与市场的一个制度因子。除了国税地税各种检查之外,地方政府拥有税收裁量权后,经常以税收优惠吸引投资,如果一个地方给出企业巨大的税收优惠,那么,对其他地方的同类竞争企业而言,是不公平的。而且,经常发生地方之间为了抢夺企业投资,而进行税收优惠比赛,很多时候由纳税人买单。
当初实行分税制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国税与地税混库。现在,中国大规模提升了信息化程度,尤其是各种实名制、编码、联网等,建立了名为金税工程的高科技管理系统,中央和地方通过分开收税的方法分享税收收入已变得不必要,完全可以通过电子信息化系统的处理完成这一工作,技术的进步为征税改革提供了条件。
行政部门的机构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重点放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优化政府机构职能配置,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效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根据这些原则,中国机构改革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通过合并相关职能部门以明晰权责,提高效率,减少职能交叉与资源重置。
中国改革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需要大幅减少行政部门对市场的不合理的干预,简政放权。但是,如果不对相关机构进行职能调整与裁员,那么,就很难实现简政放权,毕竟这些机构和人员组成的“有形之手”需要有事可做。因此,优化政府机构职能配置,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效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就必须推进机构改革。国税与地税合并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的产物。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市场,实现国内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和配置,建立一个公平而又自由的竞争环境,从整体上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现。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地方政府在gdp政绩导向之下进行gdp增长比赛。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当地的招商引资竞争力,在土地价格以及税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也干扰了土地等要素的价格,同时也影响了国家税收的严肃性。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已经从增长速度导向转向增长质量的目标,更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质量,而不是以gdp为中心的发展速度。因此,国税与地税的合并,有利于避免地方政府利用税收裁量权进行恶性竞争,这也有助于地方政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发展质量。
国税地税合并后,应该强调两个改革方向,一个是,强化技术的投入,建设统一的税收电子信息系统,有效整合和增加技术人员,尤其是加强大数据建设;其次,就是将更多的人员配置到征税的第一线,提高征税效率。这两个方向是为了实现征税效率,防止偷税漏税。
目前的改革仅限于机构职能的重新配置与设置,为了解决新时代出现的一些问题,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有必要推进税制改革。在国税与地税合并后更有利于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比如中央与地方税收收入比例问题,比如税率与税种的调整,等等。这意味着国地税合并只是一个开始,为了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改革必须永远在路上。
(信息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