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1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制造业pmi为51.8%,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一般称为非制造业pmi)为54.8%,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这两个指数在10月时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与此同时,投资、消费、工业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率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经济能否持续向好的疑虑。11月这两个先行性指数又有所上升,预示其他经济指标也有可能反弹,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这种疑虑,增强人们对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信心。
今年制造业pmi明显呈现出季度初下行、季度末反弹的走势,非制造pmi的走势也大致如此。与之相应,投资、消费、工业等经济指标也有季度初下行、季度末反弹的特征。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当前处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内外部环境也存在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因而经济运行会出现频繁的波动;但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因而总体上是稳中向好,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gdp增长率都为6.9%,第三季度也稳定在6.8%。这让我们相信,第四季度gdp增长率不会出现显著下滑。也因如此,imf在最近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7年中国经济全年增长率为6.8%。
在波动中趋稳,应该会是近几年经济运行的基本走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逐渐实现增长动力转换;从l型的一竖向一横过渡,逐渐接近潜在增长率。
今年,在经济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同时,各方面的监管都在加强。在生产方面,环保督察越来越常态化,严格环境执法,加强环境监管,使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生产受到抑制。在金融方面,金融监管加强,迫使金融机构去杠杆,抑制打着“金融创新”幌子的高风险操作。近期,监管部门严查消费贷、限制现金贷等居民加杠杆行为,《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显示金融监管还在继续加强。在财政方面,地方政府债务受到有效约束,ppp进入规范发展阶段。11月中旬,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要求清退一些不合规范的ppp项目。
这些强监管的目的是促进中国经济实现结构调整、动力转换,改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与刺激性的政策取向。从长远的角度看,强监管是有利于经济稳健运行、可持续发展的。但在短期内,强监管也可能削弱一部分增长动力,使经济运行出现波动。例如,环保督察就使一些行业的生产增速放缓。加强金融监管不但使金融业增加值增长放缓,而且可能使融资环境趋紧。近期规范ppp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使人们开始担心基建投资会减速,今年的基建投资增速接近20%,是地方政府稳增长的重要手段。
当经济运行出现波动时,就会有放松货币政策及监管的声音出现,虽然并不响亮,但会影响各方预期,甚至影响到政策执行者的操作。幸好,今年gdp增长率不但相当稳定,而且较去年小幅加速,也比6.5%左右的预期目标高出不少,因而加强监管的进程得以不断推进。
但经济运行还是会波动,那干扰强监管的声音就可能再出现。明年,内外部环境中的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会存在。今年前三季度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19个百分点,而去年前三季度是-0.52个百分点,这是今年gdp增长率较去年小幅加速的重要原因。但外需增长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年又变为负,那明年gdp增长率就可能比今年要低一些。另外,今年拉动gdp增长的消费和基建这两个因素,明年可能因为强监管而有所减弱。今年消费增长比较强劲,固然是因为居民积蓄多、收入增长也较快,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消费贷、现金贷为一些高消费倾向的人提供了融资便利。
我们要认识到,经济运行在趋稳的过程中会波动,这是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受强监管影响的一些增长因素,不具有可持续性,会隐藏风险,是应当被削弱的。因此,在经济运行波动中,应该保持战略定力,将已经开始的强监管进程继续推进下去。
(信息来源:21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