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讯 尽管从行政机构划分来看,“一行三会”的合并或重组仍属雾里看花,但最早由中国央行推出的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架构(mpa),却已然成为中国金融市场 监管者的统一行动纲领。
mpa体系共包括资本与杠杆、流动性、资产质量等七大方面,在去年底推出伊始,业内人士就明确指出,央行此举将毫无异议地奠定其中国金融市场中的监管主导地位,相当于在行政机构合并前,央行就提前大权在握。
“不仅是央行,最近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不管有没有明说,实际都是按mpa体系的几大监管指标细分出来的政策。”业内人士指出。
他们并指出,这些政策都是以资本为锚度量杠杆风险并加强流动性考核,以期限制并降低金融市场各类机构的杠杆水平,避免宏观情形逆转时的风险集中爆发。
央行去年底推出mpa时,将同业拆借、同业存款等广义信贷纳入了考核体系,对机构的资产扩张行为起到了很好的约束效应。在这个监管模式下,央行通过mpa将流动性总闸门把好,对于广义货币供应量有明显的控制力。
除本币市场外,央行也不断尝试将外汇体系也纳入mpa监管体系。央行此前就公布,自5月初开始,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外债不再实行事前审批,外债余额将挂钩其资本金或净资产。
而据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包括此前推出的离岸人民币准备金制度,也是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制定的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是政策监管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特别是在资本基本实现完全流动的情况下,中国在努力探索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框架。”上述人士称。
三会行动加速
显然,这一政策监管思路,正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中加速推行,据消息人士透露,证监业协会下发的文件中,首次提到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路透此前报导,中国银监会近期已向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其停止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而分级型产品的主要特征就是劣后级具有杠杆功能。
而对市场影响最大的,则是中国证券业协会针对基金公司的子公司管理及资管业务下发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八条底线”禁止行为,政策重点在于抬高基金子公司的设立门槛,并引入净资本指标作为行业性的风控指标。
在“八条底线”中,最为关键的是大幅降低杠杆率、禁止预期收益率、穿透合并计算合格投资者(不得超过200人),上述要求都将对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计划,从产品设计、销售推介到投资运作产生重大影响,也将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其经营行为。
据看到文件的相关人士透露,“在该份文件中,首次出现了‘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这个词。”
而保监会在监管政策上也行动迅速,今年3月份,就对所谓“万能险”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的监管规则进行了大手笔的修订。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求规模管控的基准与投入资本和净资产挂钩。要求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保费收入规模应控制在公司投入资本和净资产较大者的2倍以内。
(信息来源:腾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