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经济一揽子宏观政策中,浓墨重彩的财政政策有望加快落地。
6月8日,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在京召开,分析研判当前财政收支形势,研究布置下一阶段财政工作。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作工作报告,财政部党组成员出席会议,各省(区、市)财政厅(局)长,以及财政部驻各地监管局局长等参加会议。
刘昆表示,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预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4.79万亿元。从支出规模上看,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是空前的,并且考虑了下半年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财政政策和资金尽快见到实效,发挥好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今年政府债券资金达到8.5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6万亿元。如此大幅度增加政府债券规模,对我们来说还是第一次,也是当前形势下的一项特殊安排。”刘昆指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会上获悉,力度空前的财政资金将加快落地,其中2万亿元新增财政资金将直达基层直达民生,直接惠企利民。财政资金要提高使用效益,除了加快下达,还全程跟踪监控。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刘昆表示,在当前复杂形势下高度重视防范债务风险工作,不能因为应对疫情就不重视债务风险,不能因为财政困难就违规举债制造新的风险,绝不为解决短期问题而留下后遗症。
释放积极信号,做好四个对冲
为了对冲疫情影响,我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安排尤其多。全国两会因疫情推迟到5月下旬召开,完成全年预期经济目标,仅剩下7个月时间,稳经济政策需要加快见效。
6月8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厅局长会议,无疑是全国财政系统的动员大会。
刘昆表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是发出一个“信号”,做好四个“对冲”。
“适当提高赤字率,明确发出积极信号。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举措,将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以上,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积极对冲疫情造成的减收增支影响,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刘昆表示。
欧美推出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也不遑多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加总发现,2020年赤字规模约3.76万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政府债券规模达到8.51万亿元。与此同时,通过盘活财政结转结余资金、从预算稳定基金调入资金等,筹措了约3万亿元。这些资金加总超过11万亿元,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空前。
四个对冲具体包括:增加政府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冲基层“三保”压力;加强预算平衡,对冲疫情减收影响。
去年大规模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2.36万亿元,也带来地方财政一定减收。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今年强化了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叠加去年减税翘尾因素,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将超过2.5万亿元。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财政部在年初拟订的预算安排方案基础上,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系统谋划财税政策措施。今年平衡财政收支十分不易,形成方案过程也非常曲折。全国两会上,预算报告赞成票的得票率为98.09%,比去年提高0.8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刘昆表示。
2万亿直达资金正抓紧下达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增加财政赤字、发行特别国债共2万亿元,这些资金要全部转给地方,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这些资金将用于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
刘昆表示,为了支持做好基层保障工作,中央财政已经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各地要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到最困难的地方、最急需的领域。省级财政部门要把更多的财力下沉到基层,优化省内财力分布格局,提高财力均衡水平,决不能截留挪用中央直达资金。这是今年财政工作的一条红线。市县基层财政部门在接到直达资金后,要规范做好资金分配使用工作,切实保障好重点支出需求。
据介绍,5月28日下午,全国两会闭幕的当天,财政部就完成了中央部门预算批复工作,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正在抓紧下达。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表示,“六保”中的任何一项,都需要财政的保障。一些地方在疫情过后,经济可能较快恢复增长,财政收入也将增长较多。但对于不少地方来说,要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存在难度,这个时候需要中央增加转移支付。大幅增加转移支付、资金直达市县基层、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等,这系列安排将确保基层财政正常运行,为地方做好“六稳”“六保”提供资金支持。
资金在加快下达的同时,监管力度也将加大。刘昆表示,财政资金要聚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产业转型升级等,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集中发力。要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一笔一笔审批,全程跟踪监控,坚决防止项目一批了之、资金一拨了之,杜绝“萝卜快了不洗泥”现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8.51万亿政府债券加快发行使用
今年政府债券资金达到8.5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6万亿元。
刘昆表示,财政部已按程序分四批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债券额度约2.85万亿元,包括一般债务额度5580亿元和专项债务额度约2.29万亿元。目前,正在抓紧按程序下达剩余新增一般债券、专项债券额度。
刘昆表示,要发挥专项债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专项债券资金主要用于中央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战略项目,带动民间投资,有效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作为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是纾解企业困难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资金效益。
据介绍,去年以来,通过开前门、堵后门,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率稳中有降。一方面,法定债务率略有上升,风险总体可控。截至2019年末,我国政府债务余额38.11万亿元,法定政府债务的负债率为38.5%,比上年末增加2.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1.3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82.9%,比上年末增加5.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无序举债的蔓延势头初步得到遏制,隐性债务风险得到进一步缓释。
刘昆表示,各地仍要将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违法违规举债责任追究。各地要落实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处置债务存量。
“今年通过扩大地方政府债券等多项措施确保‘六稳’和‘六保’,但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力度依然不减,在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还要进一步加强,因为这关系到‘三大攻坚战’,是长期要守住的底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全厚表示。
赵全厚表示,不断健全地方地方政府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统一监管,提高监管效率,既要动态监管地方债务总体规模,也要监测好局部地区、个别债券融资项目的风险状况。
(信息来源:21经济网)